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公布
6月12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当选我国空间站第一批科学试验项目,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初次经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协作。9个项目将环绕长时间太空飞翔人类的健康、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物理和焚烧规则、国际观测、新型材料等方面翻开。
《面对面》记者专访了此次协作项目国际评定专家组组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叙述我国空间站向国际翻开的暗地故事。
免费服务 9个项目怎样成功当选?
2016年3月,在天宫二号还没有发射入轨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使用我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协作体谅备忘录》,商定使用我国空间站为各国供给科学试验时机,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供给在轨飞翔时机。
2018年5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面向联合国各成员国联合发布协作时机布告,约请各成员国参与环绕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使用,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经项目评价选拔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承认,共有18个项目建议书经过初选检查。
2019年6月10日至11日,项目评价选拔委员会第2次会议审议承认,太空肿瘤、星云气体的光谱研讨等9个项目成功当选。
周建平:咱们没有约束当选项意图数量,可是咱们的确要求它的质量和可行性。有的项目很好,可是条件一看显着不具备。
记者:比如说?
周建平:比如说有的或许体积太大,也有些项目咱们以为不需要上太空去做,在地上做就可以了,太空毕竟是很名贵的资源。
我国空间站将为项目请求方供给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转时机,以及测控、收回等保证性服务支撑,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请求方自行承当。
记者:他们用咱们的当地到天上做试验,不收钱?
周建平:不收钱。
记者:咱们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收他们的钱?
周建平:这是一种互利的协作,效果可以同享。由于科学研讨许多都是面向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是面向商业的意图。有一个欧洲团队提出研讨肿瘤细胞在太空环境下成长的机制,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特别是往后在太空中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含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发国际空间站。在谋划建造时,我国从前请求参与,但被拒之门外。
记者:其时咱们为什么没有在被约请的规模之内?
周建平:我国是十分乐意参与国际协作的,可是在航天技能方面,美国这样的国家,应该说历来都对我国采纳的是不允许协作。那个时分我国的航天技能和现在比仍是有比较大的距离的。在国际协作中,你要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后,我国便走上了一条困难的建造自己空间站的路途。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成功对接,并成功完结初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空间站货品运输系统,也正式叩开了我国“空间站年代”的大门。跟着国际协作项意图展开,这扇大门也将向全国际翻开。